
见证红色爱情的木盒 红岩联线供图
他一直暗暗雕刻一只木盒,想在里面装上一件珍贵的礼物送给妻子,但还没来得及实现,就倒在“11·27”的血泊中,最后,妻子将他写的28封饱含深情的信,珍藏在这个木盒中,保存了半个世纪——明日,位于红岩魂广场的红岩魂陈列总馆将全新亮相,见证张学云烈士和妻子爱情的这个礼品盒及28封情书将在馆内展出。
昨日,记者见到了这件珍贵文物:一个暗红色的长条形木盒,上面雕刻出两行大字,“凯歌起,战云谢;恋容转,春闺热。”落款是“卅三年(注:1944年)春留别”。
红岩联线文物保管部专家介绍,这个木盒记录着烈士张学云对妻子余显容的一片深情。
1942年,张学云在内江乡下认识了余显容。两人一见钟情,从此坠入情网。1945年10月,两人步入婚姻的殿堂。这个木盒子,是两人热恋时张学云精雕细刻而成。
2002年11月27日,年近八旬的余显容老人专程从成都赶到重庆,将这个木盒赠给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。盒中却多了个厚本子——张学云写给她的28封情书。
原来,1947年,满怀爱国热情的张学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从此两人聚少离多。张学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爱人,每到一处都不忘给她写信。1948年12月,张学云的书信突然中断。后来余显容才知道,1949年1月,张学云在泸县被捕,被关进渣滓洞监狱。当年的“11·27”大屠杀,27岁的张学云为掩护难友,用身体堵住了疯狂扫射的机枪口。
在余显容看来,这些情书就是丈夫给自己的礼物。她将28封情书装订成册,珍藏在那个礼品盒中。